新闻资讯 NEWS
新闻资讯
NEWS
今天,游客走进岳阳楼风景区,入口处青铜微缩铸造的「五朝楼观」,就非常直观形象地表现了这座楼的变迁。
作为一座山城,岳阳因水名动天下,所谓一半山水一半城,是它的最真实写照。
自古,岳阳楼就身处这样一个先天优越的地理环境中,本身就是不一般的。
加上中国古人在修筑亭台楼阁廊桥水榭时,喜欢考究格局和透视,其实是在寻找自然的「穴」,岳阳楼所在的位置,大概就是洞庭湖的穴,它西瞰巴陵、东枕幕阜、南极潇湘、北通巫峡、傲立湖滨、气象万千,难怪范仲淹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当然,假如没有范仲淹的文字,岳阳楼兴许也能遐迩闻名,毕竟,它是现存为数不多的,仍然形制完好,能体现中国古建筑高超艺术水准的作品之一。
据考证,历史上岳阳楼修葺不下三十余次,但真正的大修仅有两次。其中一次,就是1982年8月18日,岳阳市政府编发《关于成立岳阳楼大修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正式启动岳阳楼近现代以来最轰动的一次「落架大修」。
这一次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关注的「落架大修」,物资当然是基础,来自相关文献记录,在那个年代,岳阳楼大修,先后筹集到工程和附属配套经费共计135万,其中文化部文物局拨款82万,其余均为省市人民政府拨给。
各级政府还为大修工程批拨了各种古建材料,如木材350立方、琉璃瓦55000片、花岗岩1500平方、国漆850公斤、金箔10000张、桐油1000公斤等。
有了物资作为保障,技术重任的甄选和分派,就显得非常关键。
当年刚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当时岳阳市文物管理所,因而有幸亲身参与这次大修的龚延武(现任岳阳市博物馆专家)记忆深刻,中央派了国家文保所的工程师李竹君来岳阳实地驻场指导,整个大修的工程技术,是由当时的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D)副总工程师曾子泉(现已过世)负责,木石雕工也都是找的洞庭湖畔六县一市中最顶级的手艺匠人。
>>
虽不曾亲身参与这次大修,却对这段修造史较为熟悉的朱旭峰(现HD副总建筑师)说,这次大修从上到下都认真贯彻「修旧如旧」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严格按照岳阳楼既有规模和结构,尽可能保留原先的构件,以达到保持原有历史风貌和建筑格局的目的。
当时,HD的古建筑组,对岳阳楼落架下来的木构件全部进行了一对一的防蛀防潮的化学处理。对于已腐朽的木榫,或加固或换新。尤其加固时,是将钢构件巧妙嵌入木构件中,既坚实耐用,外部形态又保留了原貌质感。
此外,鉴于岳阳是八度地震烈度区,楼身的基础和部件,也都按九度地震烈度设防。基础加深2米,以混凝土浇注。
修复后的岳阳楼主楼比原先升高了1.6米,但保持了原建筑的三重檐盔顶和如意斗拱,气势雄浑、技艺精湛。
同时,在这次修复中,HD的设计师们从岳阳楼景区总体规划入手,对岳阳楼核心景区规划布局进行了优化,将岳阳县文化馆迁出岳阳楼公园,把公园大门置于岳阳楼中轴线上。
自此,岳阳楼在公园中的主体位置,得到前所未有的突出。
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离开HD,南下深圳的刘乐康,当年亲身参与了岳阳楼修复及古城墙上那两处牌坊「南极潇湘」和「北通巫峡」的复原,思及前尘,她与HD渊源甚深,其父刘宏庆(现已过世),为HD原总建筑师,备受瞩目的韶山滴水洞一号楼、湖南省委蓉园宾馆、九所宾馆、北也门国际会议大厦等,都出自其手笔。
刘乐康回首自己在80年代初期参与岳阳楼落架大修时,还是二十啷当岁的小姑娘,「那种场景还是很壮观的,工人们先是把楼里的陈列品移出去,然后搭制了一个巨大的防雨防潮工棚,在工棚中划分不同的堆放区域,然后把拆下来构件分门别类码放。
拆的时候,按照先内后外,从上至下的顺序,一边拆一边测量、画图、记录和拍照,工人师傅对拆下来的构件会一一编序号,同样的构件,要定方位和走向,我们就负责测绘和画图,极其仔细,因为要在图上对各拆件的尺寸,如柱子高度、梁枋长度、金檩直径等,都做详细记录。
同时,还要把名称、编号、方位、走向等,都标记在图纸上。对于保存完好的拆件,继续留用;朽坏了的,就替换新的,就这么一件一件地拆,一件一件地量,一件一件地编号,好像整整搞了一个多月。」
刘乐康言语间所记述形容的,其实涵盖了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木结构体系并非简单的随意的堆叠,而是精巧的装配式,如同成语「偷梁换柱」的意味,在绝大多数中式传统古建筑里,构件都是可以拆解、修复和替换的,个体损坏并不会影响整体。
这种结构体系表现在北方,主要是抬梁式,就是柱子上面架梁,梁上再抬柱;而表现在南方,则主要为穿斗式,将梁柱横竖穿插,形成更加稳定的木构体系。
再如斗拱出挑,无论南北方,受力原理虽说一致,但南方斗拱更富于韵律变化,形制也更精美,像岳阳楼的这种如意斗拱,把斗拱与正梁呈45度方向层层挑出,既有灵动俏皮的视觉美感,又可将屋檐出挑深远,保护楼身不受南方多雨多潮气候的侵蚀。
可见,地域人文气候,从来是建筑形态的重要依规和遵循。
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是唯一的复原建筑,和黄鹤楼、滕王阁都不一样,这座世所公认的「天下第一楼」,其楼身内还保留有古时的廊柱。尤其是楼基上的4根冲天金柱,文物价值极高。
大修之时,为了保住这几根几乎被白蚁蛀空的金柱,只能用千斤顶将其顶离地面,做好白蚁防治措施之后,再垂直浇注化学树脂。
当年事无巨细参与了岳阳楼大修的龚延武说,除了金柱是古物,支撑岳阳楼的40根金丝楠木柱,几乎都得到了保留。
虽然过半数都被白蚁蛀空,木柱内部一个一个的蜂窝眼,他和施工组的同事们,是不厌其烦把这些木柱内的腐料剔除干净,填上小木块,再用不饱和树脂和石英粉的混合物浇注加固,冷凝之后,这些木柱根根硬如钢铁。还有琉璃瓦和石构件,也是古物,都是用环氧树脂和玻璃布打箍粘合。
总之,一整座岳阳楼,巨量的构件,复制斟换却不到一半,大部分都是原件或原件修补翻新,如今人们看到的琉璃宝顶和龙凤脊饰,来自清代;花岗柱石,则源自宋朝。
除了装配式结构,岳阳楼还有中国古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用了最传统的中国建筑材料——木和砖石,一种可再生可持续的全自然建筑语言。
俯瞰今天的岳阳楼,它的金黄色琉璃瓦屋顶,瓦垄匀整平直,旷日经年,不见任何草籽生长;往下,它的外立面全木结构,也给人一种朴素、自然、大方的直观印象;再深入内部,主楼平台和楼内地面,统一铺设青砖,砖缝平磨,毫无凹凸,可见技艺高卓。
据刘乐康回忆,当时岳阳楼大修时的油漆彩画,都是请的国家文物总局推荐的北京油漆工人队伍,他们中大部分参加过故宫和天坛等古建修复,那时古建修复流行「十三太保」「一麻五灰」等传统油漆工艺,一根木柱的油漆达十三道工序,漆后确实平滑如镜。
经他们之手油漆的岳阳楼,无论飞檐斗拱、龙凤雕刻,都色泽古雅,历经数十年仍然光华夺目。
>>
「岳阳楼是古建筑修复领域,精品中的精品」,这是湖南省仿古建筑设计与文物建筑保护专家向显军(现HD执行总建筑师,建筑三院院长)对岳阳楼的评价。
之所以是精品中的精品,首先是对重檐式盔顶和如意斗拱的重现,极为经典,以及它复原的传统榫卯结构,堪称古建装配式技法的精华,不着铁钉一颗,却能严丝合缝。
其次是它使用了最原生自然的材料语言,让这座楼哪怕经历再多年风雨琳琅,依然古色古香。
再次是落架大修时所定下的高度和比例,不仅与两侧的三醉和仙梅两个辅亭,交相辉映、主次分明;还能使游人站在上面凭栏远望洞庭湖时,将满面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不禁吟诵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以及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最后,是对岳阳楼原有构件的尽量保留,使得这座楼,气息古朴,氛围悠扬,诚如著名史学家刘大年所撰的,「鲁肃兵轻,范公文远,万般气象观今日。滕王歌歇,黄鹤踪杳,十面湖山上此楼。」
一座楼藏着一部史。建筑如同被褐怀玉的神祇,外形再是风尘仆仆,内里却极具价值。
一代又一代设计师或许斯人已去,或许耄耋老矣,但他们留下的楼宇,却还在岁岁年年地惯看秋月与春风。
谨以此文纪念所有曾为岳阳楼及其景区设计贡献过才华和心血的设计师们。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湘ICP备1902015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长沙 本网站已支持ipv4 ipv6双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