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新闻资讯
NEWS
王小保的办公室布置,很符合他的职业身份。作为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D)景观与环境设计研究院的院长,在属于他的场域,重重叠叠的植物气息扑面而来。
>>
办公桌上的菖蒲,刚修过焦尖;矮几上的茶梅,令人想到望月麻衣的动画《京都寺町三条商店街的福尔摩斯》,里边也有成片绚烂至极的茶梅;葳蕤的肾蕨,撒开它翠绿蓬松的枝叶,像热烈张开的手;以及窗边的春芋和灰莉,都长得蓊郁苍苍,显出一派无人自芳的气度。
“植物学当然是做景观的人必备的素养,因为植物的地域指向性非常明确,它们和环境通常是配对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植物。除此以外,规划学背景也同等重要”。
198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风景园林专业的王小保,师从已故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教授,专业功底出类拔萃,尤其擅长园林景观设计,早在学生年代,就树立了延绵一生的职业理想。
将各种园博会大奖拿到手软之后,王小保离开了他耕耘16年的长沙市园林管理局。
2007年,在时任HD副院长夏心红(现HD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的力邀下,他来到HD组建景观与城市设计研究所(景观与环境设计研究院前身),当时,整个湖南都还没有一个专业的景观所。
王小保形容自己这份事业的价值,如果建筑是本体,景观就是它的外衣;如果长沙是一个由多器官构成的有机体,那么像橘子洲、巴溪洲这样的洲岛湿地,就是它的肺。
别于传统景观类洲岛的规划思路,巴溪洲最大的规划特色,是一种「低干预性」。即规划设计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洲岛的生态基底,尽可能采取非工程处理手段,让自然做功,春风种树、候鸟衔泥、昆虫改善土壤结构。
如此,整个巴溪洲原生的线条和轮廓不变,日生月养,便长成了今天这个仙气飘飘、宛如天开的景观境。
和王小保志同道合,彭丹(现HD策划艺术总监)也觉得大自然有它的伦理,景观并不止是土地的装饰,而应该成为土地意志的流露。
>>
人类过度挑选,恰恰是对土地功能的隐性破坏,而有的破坏甚至是不可逆的。所以像巴溪洲这样的低干预洲岛,堪称现代长沙充满秩序的环境中,不可多得的可供放纵的「法外之地」。它不仅为高速迭代的长沙带来久违的清新,它还代表着城市升维的诸多可能。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城市建造也从宏大叙事过渡到更私域微观层面,个体其实需要巴溪洲这样的生态洲岛,去释放一些比以往更独立的情致,以及延展一些比前人更自由的精神。
做巴溪洲项目之前,王小保和彭丹都曾围绕湘江做过许多工作,如几代沿江风光带的改造和设计。他们自觉和湘江乃至长沙之间,是有情感纽带的。
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里,烟波江上的水声和灯影,深深映在他们的脑海里,因为切身参与和助推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他们得以更深切地感知到自身和这座城如此血脉紧连地长在一起。
如果建筑是一点一点构建城市的骨骼;景观与环境,就是一丝一丝塑造城市的纹路肌理。
没有清晰的纹路肌理,城市就没有属于它的独有面貌。网红长沙之所以风靡世界,不仅在于它有IFS这样的摩天大楼,有湖南卫视/芒果TV这样的娱乐高地,更在于它是一个山水洲城人共同构筑的复杂体系。
今天走进HD这栋漂亮的玻璃建筑,鲜少有人不认识王小保,因为他的工作综合性极强,哪里都需要用到他,市政、规划、路桥、城市建筑等等,无一能离景观。
人总是被他们过往的阅历,推着走到生活的此处。
在曾丽丽(现HD景观与环境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的印象中,自HD2012年接下巴溪洲项目,到2014年竣工运营,这些年,她和王小保,前前后后都带很多朋友上岛看过、走过。
>>
在这里,他们与自然深度对话和联结,暮春的梅雨,静观水淹沙洲的滔滔野性;盛夏的夜,沉醉于鸟鸣虫吟的和谐共谱;中秋的旷阔,岸边芦苇与香蒲辉映相交;还有凛冬清晨,整个巴溪洲被厚雪覆盖的水天一色......
至于此刻的巴溪洲,旷阔又蓬勃,乳白色的巴溪洲大桥飞架水陆,岛上坡丘坑洼连绵起伏,却不显杂乱,反而呈现出某种明快的「中心性」,洲岛中央那一大片长满紫云英、鼠麴草、野豌豆、泽珍珠和阿拉伯婆婆纳的湿地草甸,是人们进入巴溪洲的视觉汇聚地带。
在这块核心地带上,大大小小的黄蜡石看似随意躺平,实际上都经过了精心的尺度考量,它低低平平的外部形态,充满俯瞰的色彩和暗示。环绕这片湿地的水杉林,像一片壮美的墙,与最外围的芦苇丛护岸,层次交接,构成一副看似随意,实际精细雕琢的绝美。
好的景观设计,强调场域中的那种无形的轻盈的空间力量,好像一切都恬静、自然,但每一处都有设计者的匠心独具。
做景观的人,心境往往灵动朗阔,因为身边世界四季变化,灵感也就藏在这些不可预知的变化里。不同于现代主义建筑的千篇一律,也迥异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晦涩难懂,景观设计自有它的一套「语感」和「逻辑」,那就是在不断的构造中,去寻求意义,去验证景观与环境不仅是当时社会和时代的表征,它更是一座城市与众不同的气质性情所在。
美国城市问题研究学者乔尔·科特金在他《全球城市史》一书中,说到一座活力充沛的城市,必须具备三个特征——安全、繁荣和神韵。
无疑,像巴溪洲这样的生态洲岛,就是长沙的神韵所在,它的被塑造,多多少少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某些共识价值或者美学风貌。
巴溪洲的生态里,人和动植物,谁主谁辅,王小保和他的团队做了一些颠覆性的工作。在这里,动植物才是它的原住民,而人只是它的过客。
任何时候,王小保都有一种充满谨慎和无常的文人自然观,无时无刻不想着尊重自然,不破坏人类在自然界的暂住姿态。
这种超前理念,随着他和团队做的项目越来越多,而越来越被广泛认可。2018年,巴溪洲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入围具有全球景观设计行业「奥斯卡」之称的「ULI美国城市土地协会全球开放空间大奖」,就不要说其他国内外专业奖项了。
也正是一些自己所亲眼目睹过、亲手实践过的壮阔图景,一直牵引着王小保,一步步走到今天。接下来,他还承接了好多洲岛的设计,如湘江上傅家洲、浏阳河上磨盘洲等,这些湘地水域珍珠,正被他一一温柔拾掇。
偶尔,王小保会想起30多年前,身在象牙塔里的时候,他的老师陈从周教过的话,「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是画理,也是造园之理。」
他觉得做巴溪洲的过程,其实就是造一个园的过程。园子里的每一个观赏点,都得看起来像一幅幅不同的画,所谓移步换景,视野所及,都足够深远,富有层次。
循着这一依规,所建造的巴溪洲,比起大多数纯郊野公园,显得更加耐看,人们在里头走很久,也不会感到景观枯燥。
当然这不仅因它的植物多样性所确保的体验连续性,灌木、树木和多年生草本交织相间,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鲜花盛开;还因它的人工建筑也丰富,虽以自然为主,建筑为辅,但是建筑对于自然的结构,是有缀饰、勾连和网罗作用的。
巴溪洲上,最抢眼的人工痕迹,当属一栋灰白色建筑,既像一只巨大的鸟,站在绒毯般绵厚的草地上;也像一只安静的眼,看着跟前这一大片绿洲。
这是世界建筑大师汉斯·霍莱茵的作品,也是他迄今为止在长沙留下的唯一作品。一个运动场馆,外形动感时尚,以及在这些特质之外,还隐隐透着优雅和高级。
这些年,无数游客在它周围穿梭、天上云彩变幻不息、雨水洪流带来新鲜的韵脚、朝霞夕阳则为它蒙上金黄的滤镜,不知不觉,它已经和巴溪洲长在了一起。以至它脚下的草和花、周身环绕的树,这些流动的自然意象反射和叠加在它的外立面上,都成为了它的一部分。
除了汉斯·霍莱茵的这栋建筑,巴溪洲上还有许多富有设计感的灰色基础设施,如其坐凳,普普通通旧木板下,基座是铬尔钒钢丝装上散粒鹅卵石,完美拒绝水泥的介入;还有它的滨水栈道,木质板材悬空设置,水淹雨浸不以为意,还连带提高岛内自然斑块的连接性;以及木龙花园、水影广场、天鹅剧场等景点设置,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却透露着一种朴素的童趣、或者说理性的直觉。
不过,有的时候,景观设计也只是看似平淡冲和,背后其实显现着时代的巨大波澜。
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海绵城市」这个概念,一时风头无两。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王小保在做巴溪洲的2013年,就前瞻性地践行了这一理念。
在巴溪洲,他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低成本的雨水收集管理系统,通过这套系统,使雨水汇入生态湿地和景观池塘,同时处理净化后又可用作景观用水和绿化浇灌。
这种设计,由水适应人转变成人适应水,水与岛融为一体。平日里看起来静美无双的低洼草甸,在洪峰过境时,就是削减流量的泄洪池塘。
不止如此,气温骤升时,它还会形成自己的独特微气候,调节地表温度,小范围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为了使巴溪洲这块「海绵」足够松软吸水,植物选种方面,也有讲究。
除了岛上原生的芦苇、香樟、杨树等,王小保和团队有意识地植入了很多生命周期长、易于成活、耐淹耐湿的植物,比如9000株水杉林、洲岸成排的垂柳、以及洲岛中央间杂的枫杨、楝树、徕木、银杏等。
传统的城市公园,多采纳硬质混泥土形式驳岸,洲岛则多用水泥搅拌桩加钢筋砼筏板固脚,掺杂沙袋这种柔性护砌材料。
「然而巴溪洲不一样,我们先是用艺术手法加高驳岸,再将芦苇、菖蒲、芭芒、水烛、再力花、泥胡菜等水生或喜湿植物混种,既维持洲体本身与外界的水体交换,也增加其对江水高度变化的适应性。」
王小保和团队的这种景观设计思路,虽说无法避免季节性雨涝偶尔侵袭巴溪洲,但比起无节制兴造各种水利工程,把大自然的双脚裹上,让江河无法自行调节排泄,这种尝试和探索,显然更加有机和可持续、利于人类未来更安全长远的共存。
过去,在人们陈旧的观念中,景观不过就是绿化,起到点缀和装饰作用,就算使命完成。
但王小保不这么看,这么些年下来,他觉得景观其实有一些更为宏观的功能,一如景观的英文landscape,意思是大地加上构筑,所以一切都是景观,建筑也是景观的一部分。
对长沙而言,有山有水有洲岛的地理特性已然得天独厚,无数地标性建筑渐次矗立起来之余,更需巴溪洲这类生态场景,起自人们需要一个城市公园的基本诉求,却远远超脱于此;不必承担多少俗世层面的意义,却能为人类展现辽阔的山河图景,建立更加谦和而高阶的自然观。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湘ICP备1902015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长沙 本网站已支持ipv4 ipv6双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