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新闻资讯
NEWS
经过近五年的精心设计及紧密施工,项目设计及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今年7月1日起公共区域和上山通道就已向游客预开放,并计划于10月1日正式开园。
总体规划
功能结构:—轴两带三区。东西中轴线贯穿岳麓山、岳麓书院、湖南大学、橘子洲等重要地区。
空间结构:疏通区域绿廊,有机串联山、江、湖、府、洲五大核心要素,塑造绿脉连城的特色生态景观格局。
交通优化:建设三环交通优化区域绿道系统,塑造高效、绿色、安全、智慧的交通示范区。环岳路及西入口的增加疏解了原岳麓山主入口的交通压力,串联景区,并新增三条缆车线路, 丰富景区游览体验。
设计策略
1. 因地制宜,建筑与景观共同生长
山体-用地内生态景观优越,原生植被茂密,设计中因地制宜借用、改造山体,使旅游区与自然生态完美交融。
水系-地块区域范围内水系丰富,结合现有池塘、水系、冲沟进行利用提升,丰富旅游区水景特色。
人造景观-用地西低东高,运动道路、台阶、建筑以及景观的组合,消化高差,形成层叠错落、轴线感强的景观空间。
2.合理组织车行流线及人行流线
建筑入口设计极具多样性,为了让服务中心成为—个公共性活动空间,建筑采用架空、大台阶,挑台的处理手法,丰富了游客到达景区的渠道可能性。同时,合理组织各种车行流线,使其互不干扰。
旅游大巴车: 秉承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大巴车通过车道进入游客服务中心的—层架空层落客,随后进入大巴车停车场停车。
观光电瓶车:为服务整个景区,设置了观光电瓶车,平时主要在环岳路上行驶,在游客服务中心东南侧设置电瓶车停车发车区,返程可通过二层门厅落客之后回到发车区。
游客私家车:私家车停车与大巴车停车区分开来,—层为半地下停车库,二层为生态停车场。—层停车后,可在车库内往南边行走,到达—层、二层停车场停车后,可通过二层风雨连廊到达游客服务中心。
3.植根麓山书院文化,打造文化内涵城市会客厅的崭新形象
以岳麓区城市记忆为重点,浓缩麓山文化与书院文化,保真、复原麓山建筑精华,延续城市人文根脉,并借用当地文化石的形态及肌理,塑造具有历史感的建筑形态。
借鉴岳麓书院传统的布局形式,通过场地与建筑的互动,对历史建筑与现代产业要素进行深入提取,创造游点、看点,使其成为岳麓区的城市代言地和产业推介地,铸就长沙旅游文化的国际名片。
设计理念
2. 传承书院文化,将传统岳麓书院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岳麓书院入口采用木格栅排列组合,使得屋顶层次分明。为了尽量减少山体的破坏,将建筑线性展开,如书卷—般,越是往下翻阅,越是别有一番风味。
建筑造型及工艺
建筑工艺:借鉴我国南方民居建筑木构架结构,内部由立柱、 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节点用樵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景观设计
以“麓山红叶”为设计立意,突出景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自然风貌,衬托建筑“书院文化,城市客厅”的氛围形象。
2. “起”——车行入口
以醒目的锈红色景墙及青片石矮墙作为车行入口的标志物,不仅起到入口的提示作用,并且消化了道路与山体的高差。在景墙上镶嵌枫叶形状的浮雕,并在山体及环岛内种植大片枫树,体现景区入口的枫叶主题特色。
3. “承”——红叶广场
游客中心前广场以大片铺装为主,靠近车行道一侧以简洁的树阵及花池围和出下客空间。广场铺装以枫叶造型为主题,并在入口处结合花池设置国家级风景区标志。
4. “转”——麓山西苑
场地结合原有的水面及山体的汇水线形成湖溪相连的景观水面,结合背景林带形成围和麓山西苑的景观空间。麓山西苑以电瓶车道为主要游路与各区域良好连通,同时配合林间的栈道系统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体验。
5. “合”——枫香广场
延续入口大门“两座山体”的立意,在广场两侧塑造隆起的微地形寓意“山体”,围合出中间的场地空间形如“山谷”。“山谷”整体比两侧道路低1米,采用台地的形成消化广场从南段至北段的高差,并将台阶坡道挡墙座椅、景墙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
岳麓山西大门的建成,有利于缓解原有两个大门节假日游客较多、交通拥挤、停车不便等问题,并且实现了岳麓山、桃花岭两大景区的无缝连接。岳麓山西大门项目从设计初期到顺利开园,再一次体现了HD设计人“秉承初心、传承传统、开拓创新、持续服务”的设计精神,为岳麓山、为长沙城再添一道亮丽风景线与网红打卡地。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湘ICP备19020154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长沙 本网站已支持ipv4 ipv6双向访问